广州启源家教网
广州家教服务热线: 13066392140
一堂公开课应该是怎么样的?
更新时间:2015-02-02 23:49:04, 采编:广州家教

公开课需要一定的看点、一定的呈现,但眼下不少公开课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教师一厢情愿地卖力表演,学生勉为其难地配合演出,似乎达到了师生和谐的状态。公开课难道只能这么上吗?
   

 前不久,宁波市鄞州中学举办海峡两岸“民国经典阅读”同课异构活动,我和同事们前去观课。两天中,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教育界翘楚纷纷登场,其中来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附中杨晓菁的一堂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我的思考。
   

她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开启课堂,举手投足间亲和温柔,语言优雅得体,课堂上有着一种流动的气韵,仿佛是一股太平洋的清风。短短45分钟,学生们也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喜欢上了这位知性美丽的教师。
   

杨老师选择的篇目很有些出人意料,既不讨巧也不轻松,那是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这是一篇说明和议论兼有的实用文,我在大学的美学课堂上曾经听过专题讲授,但对于中学生而言显然有难度和深度。
   

没想到,杨老师独辟蹊径,用思维训练的方式来上这堂课。她没有拘泥于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分析朱光潜先生的观点究竟是什么,而是通过文本顺利进入讨论,以不同立场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体现思想的包容性。
   

她的课有3个环节非常有创意,一是启发学生思维时用了一个大问题——“除了文章中的3种角度,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角度去看待古松?”二是“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之外还有可能是什么形象?”三是用壁虎和墙壁的广告创意来启发学生对多元观点的综合运用。整堂课板块的衔接则通过对文章中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梳理来进行,所以说用“形散神聚”来形容她的课堂也毫不为过。
   

也许是看多了那些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微言大义的课堂设计,杨老师的课堂呈现了一种轻盈灵动的状态,如此让我们惊艳。其实,课堂不在于教师展现多高深的知识储备,也没有必要把文本的解读进行到穷究的地步。这堂课对比出了海峡两岸两种教育理念、两种文化氛围下的必然路径。
   

首先,这堂课呈现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着灵活多变的特质。正如杨老师所说,当世界处于互联网时代,要使得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有优势,就要用海纳百川的心胸,去借鉴和引用生活中新鲜的事例和图像资料,来增强语文课堂的魅力。
 

   如果一味以文本为圣经,不敢放弃对文字的咀嚼,有时会让学生陷入到一种沉默寡言的尴尬境地。杨老师的课形式活泼,不拘泥于文本,教学素材丰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一起在课堂中共舞。
   

就因为我们太长时间浸***在应试教育中,很多一线教师变得和初进贾府的林黛玉一样,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愿多行一步路,除了抓住字、词、句,就是分析段落和修辞手法。
   

不是所有文章都经得起细嚼慢咽的,例如诗歌,就不可能用庖丁解牛的方式肢解。文章需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需要教师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慢慢往上攀登。有时,即使做了充足的准备,若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也不一定能领略文字的魅力。
   

所以备课的时候不仅仅要“备学情”,也要充分预估文章自身的阅读效果。
   

台湾的学生有联考(相当于大陆的高考),不过在题型设计和考察目的上,考题更有文化味儿,传统内容的比例相当高,但也不会考一些生僻奇怪的字词,出一些大而无当的作文题。用“难易适度、选材经典、注重人文”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其次,这堂课呈现出优雅知性的教师气质。台湾教师语言文白相间,优雅得体,含蓄机智,这不仅仅是杨老师一个人。这一种当代社会难得的文人气质不是一天练成的,和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有关。
   

如果教师能塑造一种安静优雅的读书气场,学生跟着潜心学习,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是缺乏这样一种自信呢?一方面,这和当下的教育环境有关。我们大部分的学校只是作为生产车间来加工学生,用功利的心态来做教育,相当多的教师和家长只关注考试的结果,也不管这里面有多少的无奈和被迫。这样的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反人性的,无远见的。
   

另一方面,社会风气中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盛行,很多人把赚钱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传统文化的价值被质疑,西方文化又没学到精髓,使我们处在比较严峻的精神危机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要让每位教师都以良好的心态从事教学,淡定从容地在课堂上传授文化,实属不易。
   

最后,这堂课还呈现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不以彰显自我的教学目的。不彰显自我不等于湮没教师的个性,个性隐藏在亦师亦友的交流中、恰到好处的点评中,以及收放自如的起承转合中。既不过分热情,也不咄咄逼人,既不谄媚讨好,也不居高临下……杨老师看似挥洒自如、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需要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积淀,也需要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
   

一堂公开课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很难表述,但是无论是观察者还是参与者,都不会拒绝一堂气韵生动、亲切优雅的语文课。

 

分享到: 更多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广告服务 | 汇款方式 | 网站建设 | 课时收费 | 教员手册